鋼鐵工業在德國現代國民經濟體系中擁有重要地位,也是德國的優勢產業之一。鋼鐵工業不僅構筑了德國汽車及配件工業、機械工業和農業的基礎,而且是德國外貿出口比重較大的優勢產業。
1.發展現狀
德國是歐盟最大產鋼國,占歐盟28國粗鋼總產量的近四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七。行業企業總數近100家,員工總數約9.5萬人。2013年德國粗鋼總產量4260萬噸,工業銷售額近500億歐元,其中德國最大鋼企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粗鋼產量就達1250萬噸。經過長期市場整合,產業地域分布也較為集中。前5強企業的年粗鋼總產量占行業全年總產量的80.8%。就冶煉技術而言,目前德國主要采用高爐煉鋼法(占目前粗鋼總產量的68.1%)和電弧爐煉鋼法(占目前粗鋼總產量的31.9%)。德國不僅是鋼鐵生產大國,也是鋼鐵貿易大國,其出口一直保持生產總量的50%左右,對歐盟國家的出口約占出口總量的3/4。對歐盟以外的出口基本保持在每年500萬噸左右;同時,德國的鋼鐵進口規模與出口量大致持平,53%的鋼需求通過進口滿足,歐盟國家是其主要進口來源國,占進口85%。近兩年,面臨產能過剩、價格下降、成本上升、經營困難等問題。
德國鋼鐵工業呈以下主要特點:
(1)生產區域集中
德國鋼鐵工業區域化生產在能源、原料、物流及市場優勢上突顯出來。在德國政府推行的工業區域化優勢政策的背景下,已經建成了以傳統鋼鐵產區——魯爾區為依托,以杜伊斯堡(Duisburg)為核心城市,覆蓋北威斯特法倫州(Nordreihn-Westfalen)、巴符州(Baden-Würtenburg)和薩爾州(Saarland)的鋼鐵生產中心,目前該區域集中了德國鋼鐵工業前15強企業的大部分煉鋼廠,年粗鋼產量已占全德總產量的54%。
(2)產品結構的專業化與企業組織結構高效化
一方面,鋼鐵巨頭利用其規模優勢保持在粗鋼生產領域的壟斷地位,而中小型企業則需依靠其較為靈活的創新體制和經營理念,將主營產品定位于貼近企業生產需求的特種鋼材領域,以產品的高附加值贏得企業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德國鋼鐵企業已與德國汽車、機械、橋梁和鐵路等鋼材需求量較大的行業建立起了新型合作伙伴關系,將自身定位由傳統的原料供應商轉換為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系統合作伙伴,根據相關行業企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及時調整自身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使生產更加貼近市場需求。
(3)綜合利用及可持續發展
目前,鋼鐵企業主要從促進鋼鐵工業的循環經濟發展和改進冶煉技術兩大方面著手使鋼鐵業發展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并實行嚴格的行業廢氣減排自律原則。一方面,在煉鋼過程中產生的800萬噸高爐渣和600萬噸廢鋼渣的92%被再加工利用;另有500萬噸煉鋼粉塵成為水泥生產的原材料,僅此一項就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0萬噸。另一方面,積極改進冶煉技術。目前德國的高爐煉鋼法所需能耗和廢氣排放都已接近理論最低值,新工藝的研發已經成為鋼鐵工業科研的重要任務。研發方向由傳統的高校、行業協會和企業條塊分割的局面轉變為產學研一體化模式。
(4)產品技術優勢大、競爭力強
為保持德國鋼鐵工業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德國在鋼鐵加工、新材料開發和應用途徑開發中投入了大量資金和人力,制定了具有戰略意義的“鋼鐵2030”行動計劃,并參與了歐洲鋼鐵技術研發平臺。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德國鋼鐵工業陸續研發并應用了垂直彎曲鋼組件再引、動態“軟降碳”工藝、高速鑄造技術、鑄型內液態鋼流測量技術、二次冷凝動態可控技術、直接鋼帶鍛造技術和3D在線凝固可控技術等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鋼鐵生產及加工工藝。最具競爭力的主要有高強度及超高強度鋼材的冶煉及加工技術和熱軋鋼成型及鋼材接縫技術兩大領域。目前德國鋼鐵工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資源能源約束日益突出和節能環保壓力大。
2.發展趨勢
德國在科技含量較高的特種鋼領域優勢顯著。雖然受金融、經濟危機影響,短期內鋼鐵業有所收縮,但長期來看仍具有很強競爭力。
(1)產業結構面臨新調整
德國鋼鐵工業將利用本國汽車、機械等傳統優勢產業的支撐,重點發展科技含量較高的特種鋼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進一步削減剩余產能。
(2)改進電爐生產工藝
目前德國大部分粗鋼產量來自能耗與二氧化碳排放量較高的高爐煉鋼法,其能耗與排放值已接近理論最低值,改進空間不大。為此,德國鋼鐵工業協會將在未來幾年內促進電弧爐煉鋼法的產品及項目研發,重點轉移至技術含量與產品附加值都較高的軋鋼及特種鋼產品,以保持德國鋼鐵工業的整體競爭力。
(3)政策調控鋼鐵工業健康發展
目前,德國國內及歐盟內鋼鐵市場已完全自由化,德國政府已不再對鋼鐵工業實行微觀層面上的監控及產業指導,也不再制定具體的產業政策,更多的通過宏觀調控來維護產業的健康發展。
對中國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啟示
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很快,產量和消費量均高居世界第一,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但也存在諸多矛盾和短期難以解決的問題:如企業布局面廣、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粗鋼產品多、效益差,對外競爭力弱;惡性高價進口鐵礦石與資源綜合利用效益低、能耗高、環境污染重并存;急需的高性能產品仍然依賴進口和盲目新建及現有企業產能嚴重過剩并存。從德國鋼鐵工業發展看,中國鋼鐵工業應堅持市場主導結構調整與政府引導技術創新相結合,加速結構調整、增強產品競爭力,促進鋼鐵工業健康持續高效發展。
1.以市場需求為核心,圍繞經營成本布局生產企業
綜合考慮鐵礦石供應、能源保證、環境保護、產品運輸等經營成本,可考慮在現有生產企業集中的東部地區以方圓300公里左右、消費穩定增長的中部地區以方圓400公里左右、區域生產基本滿足但消費潛力巨大的西部地區以方圓500公里左右布局規?;a企業,全國總產能控制在8億噸左右。嚴禁新建小鋼鐵廠,對現有企業的落后產能分類淘汰,保留優勢企業,支持其兼并重組并扶持其產品升級、技術和機制創新。
2.以優勢企業為依托,建立技術創新基金引導發展特鋼產品
解決中國鋼鐵產業粗鋼產量占比過大,高性能高品質特鋼依賴進口等長期矛盾,關鍵是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從現在鋼鐵企業無利甚至虧損的經營情況看,盡快解決技術層面的難題僅靠企業完成路會很長,政府應在資金、政策上出手相助。企業重點應改進提高連鑄比、鐵水預處理比、精煉比的工藝,減產粗鋼,增產高純潔度高均勻性的特鋼。重點發展熱軋鋼成型與鋼材接縫技術,滿足汽車及機械制造領域整體鋼架構質量減輕要求和強度要求,為建設高品質建筑、制造高端機械設備、提高汽車船舶高鐵性能等提供基礎支撐??傊?,為實現制造業“2025計劃”而努力。
3.以環境保護為前提,扶持企業發展循環經濟
鋼鐵工業是能源、水資源、礦產資源消耗密集的產業,也是最迫切需要發展循環經濟的產業。應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加快實施清潔生產,在減量化基礎上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廢物排放。
一是資源循環。通過“兩降一提”措施發展清潔生產即合理降低鐵鋼比,取消或減少高耗能工序,減少資源浪費,減輕鋼鐵企業的環境負荷;降低焦比,實行鐵水全量預處理,減少能耗、物耗、渣量及金屬損耗,提高石灰活性度,改善煉鋼技術經濟指標。采用先進工藝對循環水系統的排污水及其他排水進行有效處理,使工業廢水資源化,實現工業廢水零排放和廢棄物減量化和無害化,保護環境。
二是能量循環。對各種能源實行集中管理和統一調配,一方面為相關行業提供工業原料,同時把鋼鐵產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次能源用于城市生活,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另一方面利用高爐、焦爐高溫冶煉條件,形成社會廢棄物無害化處理中心。
三是固體廢棄物循環。建立鋼鐵生產與石化、建材、能源等相關行業以及社會生活共享資源、互為排放物治理、互為二次資源循環利用的區域生態工業園,實現區域內物質循環。
4.建立全國跨區域的產業聯盟,實現從生產到服務的全產業鏈。鋼鐵產業聯盟由從事研發、生產、銷售、應用、服務的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及其他與鋼鐵產業相關聯的煤炭、運輸、金融等單位自愿聯合組成,旨在支持聯盟成員發展,促進鋼鐵產業穩健運行、共同發展,打造政府、企業、專家、研究機構、資本、媒體多贏的品牌產業平臺。盡管中國產鋼大省或企業間探索建立了產業聯盟,在推動鋼鐵行業自律、規范行業競爭秩序、組織開展鋼鐵產業發展戰略及規劃研討、建立產業協作機制等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真正實現產業互補共贏的聯盟少,深度協作的合力不夠。當下,急需建立原輔料、鋼企、物流企業、研發機構、金融機構緊密合作的跨區域聯盟,增強中國鋼鐵企業競爭力。